加快产业转型 筑牢生态屏障 衢州智造新城绘就工业绿色发展新图景

 

 

新增列入“绿色化工园区名录(2023年)”,正式成为全国21家同时列入“智慧化工园区名录”和“绿色化工园区名录”的园区之一;入选全国首批“一园一策一图”试点园区;2018年至今连续6次入选中国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30强名单……这些都是衢州智造新城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重要成绩。

 

衢州智造新城位于衢州市主城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四省边际最具发展活力、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的产业高地,主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5+X”产业,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已形成链条完备、市场占有率较高、“链主”企业凸显、创新动力强劲、掌握一定行业话语权的产业集群,先后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火炬计划浙江衢州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中国电子化学材料产业园。

衢州智造新城高新片区

 

 

 

01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要依托衢州高新区、衢州氟硅钴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推进衢州氟硅新材料、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力争成为国际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近年来,衢州智造新城依托巨化集团、华友钴业等大型龙头企业,已逐步形成氟硅新材料、动力电池材料、电子化学材料、特种功能材料与精细化学品等化工产业链条、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体系。

 

根据《衢州智造新城高新片区总体规划(2021-2035)》,衢州智造新城高新片区总体定位是长三角地区聚焦新材料特色产业,循环绿色、创新驱动的高能级战略平台;发展目标是成为国际领先氟硅新材料产业集群、全国化工产业绿色化发展示范区、衢州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主引擎、万亩千亿高能级企业成长加速地。

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为此,衢州高新区重点发展氟硅、碳硅联动的高性能材料,动力电池材料和电子化学材料三大产业,培育优化特种功能材料与精细化学品产业链、拓展延伸产业门类。衢州智造新城通过严把项目准入,推动落后产能退出,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结合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化工行业整治提升以及衢州市园区整合提升要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结合产业政策、产业布局、工艺装备、安全环保、用地用能、经济贡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以及投资者综合素质等情况,衢州智造新城对新建项目进行调研甄别,坚持按照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实施。

 

在高端化发展方面,衢州智造新城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区域带动性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防止发达地区低端产业转移项目落地,以工艺技术先进性为根本,鼓励现有企业改造提升技术。

 

在智能化发展方面,衢州智造新城以智能化为导向,选用智能化的生产装置、监测设备等,切实提高项目的装备水平。对应用5G、物联网技术的制造业项目,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重点行业智能化改造项目等,给予大力支持,推进制造业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

 

在集群化发展方面,衢州智造新城统筹布局契合产业链发展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在产业集群发展中不断提升主导产业的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引导优质资源向重点项目倾斜。

 

在绿色化发展方面,衢州智造新城严守环保红线,坚守安全底线,全力支持低碳高效行业发展,支持高碳高效企业低碳转型,持续推进行业结构低碳化、制造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安全生产本质化,着力推进新材料产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项目,所有落地项目的安全管理、排污,能耗等指标必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衢州极电公司生产车间

随着华友、杉杉新材料、瑞泰新材、国泰超威、天赐材料等一批锂电材料企业在衢州智造新城投资建厂,时代锂电、吉利、鹏辉等大项目也接踵而至。“引进一个,带来一串”,如今华友、吉利已成为衢州智造新城链式招商的“绞盘”,不少“大、好、高”项目“不请自来”。

 

2023年,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600.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339.7亿元,同比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9%,完成制造业投资200亿元,同比增长3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52.5亿元,近两年年均增速达74.9%,衢州智造新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02

构建循环产业链 提高资源利用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2003年起,衢州智造新城以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大步走在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从企业到产业再到园区,通过循环化改造,促进产业全面转型,衢州智造新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自成立至今,衢州智造新城一直围绕“绿色化、循环化”的发展理念,以生态环保为底线,积极探索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推进产业集群绿色发展,通过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连接”的原则,实施一批产业链延伸的关键项目,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副产物用起来就是原料,没用起来就是垃圾。如何让垃圾变为原料?衢州智造新城在产业链布局上下足了功夫,在引进重大项目过程中,利用产业资源优势,带动上下游企业落地;通过构建循环产业链,将废弃物从外运处理转化为当地利用;打造产业集群,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过程中延伸了循环经济产业链,演绎了“垃圾淘宝”的传奇,氯化氢、有机硅单体副产物等均在园区内实现了循环化利用。衢州智造新城围绕氯化氢副产资源,建设了环氧氯丙烷、盐酸羟胺、无水氯化钙等装置;围绕有机硅单体副产物,建设了含氢硅油、硅氮烷等装置;围绕四氯化碳副产,建设了HFC-125、HFC-245fa、三氟丙烯、氟硅橡胶等装置。

 

新材料是衢州最具产业优势的首位产业。衢州智造新城聚集了100多家化工新材料企业,相互之间形成原辅物料互供、基础设施共享、人才资源互通的生态体系。浙江中天东方氟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利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在园区里,原料采购、销售渠道等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内循环”。

 

如今,衢州智造新城各产业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物料闭路循环,形成了以氟、硅、钴为代表的多个新材料产业集群。据统计,衢州智造新城高新片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超九成,工业固废处理和综合利用率更是高达98.65%。

 

作为全国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衢州智造新城已经实现企业循环、产业循环、园区循环、社会循环“四大循环”,通过建设和完善生态化改造体系、产业创新平台体系、支撑保障体系“三大体系”,循环经济绿色化、金融化、高端化、国际化“四化”特征更加明显,已经成为衢州智造新城的一张“金名片”。

 

 

 

03

筑牢生态屏障 绘就绿色发展画卷

 

华友衢州产业园

衢州智造新城深入贯彻资源节约、生产安全和环境友好理念,从园区规划、空间布局、产业链设计、资源能源利用、基础设施等入手,一方面积极通过优化一次能源消费利用、工艺过程节能减排、循环可再生措施、发展清洁能源等进行节能减碳,履行碳中和碳达峰承诺目标;另一方面,按照“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保安全”的“南阳思路”,编制“一园一策一图”,建设提升“企业级”“企间级”“园区级”“流域级”多级防控体系,以及园区环境应急救援体系。

 

衢州智造新城深入开展“零直排区”建设,顺利完成高新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并通过省市各级验收,高标准完成雨水排口阳光排口建设;在此基础上完成衢州市首个零直排标杆园区创建工作。此外,该园区投资约6300万元,在全省率先实施工业园区污水管网“下改上”工程,总里程达23.9千米,园区企业均实现污水管道“下改上”全覆盖,废水经预处理后送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纳管率达100%。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公布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暨“一园一策一图”试点园区(第一批)名单的通知》,衢州智造新城高新片区入选,成为全国17个试点园区之一。

 

为了进一步完善大气监测网络,衢州智造新城围绕数字改造,先后完成3个大气超级站和20处小型空气监测站建设,3个大气超级站均已与“智慧”环保联网。该园区还推进实施省、市下达的各项治气任务,完成低挥发性物料源头替代项目10个、非道移动机械源头替代20辆、低效VOCs治理设施改造升级20个、LDAR检测与修复5家等一批年度治气重点任务。此外,园区还推动氢氟酸生产企业异味整治,巨化氟新公司治理项目目前已开始设备安装调试;实时监控企业废气治理情况,扫除夜间等时段监管盲区。

 

依托衢州市固体废物综合监管系统,衢州智造新城对高新片区内化工企业所有涉及危险废物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对危险废物产生量大的企业,要求危废储存场所安装视频监控,统一纳入生态环境部门视频监控平台,产生、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通过“衢州市固体废物综合监管系统”注册登记。目前,衢州智造新城重点危废产生单位实现了“两个100%”,即视频监控联网率100%、固废申报和管理计划备案100%。已有74家化工企业完成智能化二道门建设并投入使用,全部11家涉及氟化氢储罐企业37个氟化氢气体储罐已完成封闭化改造主体施工,44家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测数据均已接入省市平台。

 

据统计,衢州高新区内现有通过审核的清洁生产企业52家,其中重点生产企业均已通过审核;各级绿色工厂共2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家、市级18家。

 

 

 
 

✎来源 | 中国化工报

编辑 | 沈含

✎审核 | 楼昕

 

 

首页    专题栏目    山区海岛县平台快讯    加快产业转型 筑牢生态屏障 衢州智造新城绘就工业绿色发展新图景
2024-08-08 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