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与文明

 

 

 

 

文字与文明

 
 
 

 

近日,
收看央视节目《中国考古大会-殷虚》,
引发不少联想。
 
殷虚的发现得益于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
或者说甲骨文的发现本身就是殷虚最重要的发现。
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
不仅揭开了殷虚遗址的面纱,
更重要的是证实了早期中华文明-商王朝的信史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夏商周三朝,
因为没有发现当时的文字记载而受到一些人的质疑。
至今发现的4000多个甲骨文字中,
已经有近2000个被研究者释读。
能将“盘庚迁殷”、“妇好征伐”等一一表述。
而且100多年前王国维先生通过释读甲骨文,
排列出历代商王纪元与《史记》的记载基本吻合,
使得史实与文字相互印证,
有力证明了汉字是世界三大古文字之一,
并且是唯一没有中断延续至今的文字。
光耀千秋的汉字,不仅让汉字本身,
也让中华文明惊艳世界,
可谓“一片甲骨惊天下”!
同时,也让我们再次领略了文字之于文明的重要意义。
 

 

 
节目唤起了我的回忆,
本世纪初(讨论人类文明史,都用世纪计算了)访问埃及时,
曾看到对于埃及文字和埃及文明极为重要的“拉希德”石碑。
 
1799年,一位法国士兵在修筑工事时
(时值拿破仑占领埃及期间),
发现了一块石碑,碑上刻有三种文字。
一种是埃及的世俗文字,
另一种是古希腊文字,
第三种文字当时却无人知晓。
这位法国士兵战后将石碑带回了法国,
后又卖往英国。
我们参观埃及博物馆时,看到的是复制品。
因为发现的地方叫拉希德,
所以习惯上称此碑为“拉希德碑”。
 
此碑还有一个名称,叫“商博良碑”。
商博良是法国的一位语言学家。
由于他和其他学者的艰苦努力,
逐步破译了碑上的第三种文字。
原来这些文字是久已失传的古埃及文字。
史学上认为,古埃及时期大约长达3000年之久,
从公元前3100年到公元前332年,
其时间之早可以与两河文明相当。
古埃及文明相当辉煌,
当时的古埃及文字都有记载。
然而,古埃及文字只在上层社会
(王室和祭司为主)当中流行,
随着古希腊占领埃及,
古埃及文字也随着闻名于世的
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烧毁(其中存有大量古埃及的文书)。
古埃及文字失传了,
后人再也无法读懂这神秘的文字。
 
而埃及金字塔、古埃及各王朝国王的陵墓
以及各种神庙使用的都使用这种文字,
尤其是古埃及墓室中的亡灵书,已无法全部破译。
不难想象,这对于埃及文明,
乃至世界文明是多大的损失。
正因为“拉希德碑”的发现和破译,
使得后人重新读懂了古埃及文字,
也读懂了埃及文明,其意义何其大哉!

 

 

 

中华文明和埃及文明同为世界四大文明,
均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古文明都因为文字的失传,一度受到质疑;
又都因为古文字的发现和破译,
重现魅力并得以发扬光大。
不能不说这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史的一大奇迹!
再者古埃及文字的发现是1799年,
甲骨文的发现是1899年,
两者刚好相距100年
这是异象!还是奇观!
是千秋明月的指引?
还是万里长风的传信?不得而知!
冥冥之中,上苍似乎在昭示着什么。
至少在提醒人们,文字和文明值得敬畏和敬仰!
 

 

 
何谓文明?
文明的含义很广,文明的定义也很多,
不是今天的小文所能详述。
突发奇想,
可否从文明的反义词来加深对文明的理解。
文明的反义词当属野蛮。
从野蛮进化到文明,就需要文化,
不是都说“文而化之”吗?
有文化就不能没有文字。
所以说文字不仅是文明记录的载体,
还是文明进化的工具。
也难怪有人对没有文字记载的文明产生怀疑。
 
浙江杭州的良诸遗址
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文化遗产,
根据碳(14)测序,距今5000多年,
早于史学上的夏王朝。
5000多年前的良渚,就有共建共用的公共设施,
等级分明的社会结构,体现礼仪的精美玉器,
这些都反映着文明进步,
虽然现在还没有文字佐证,
但相信将来会有发现文字
(或具有与文字相同功能的载体)的那一天!
 

作者:王一鸣,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巡视员

 

 

编辑 | 方   璐

审核 | 王琬鹃

 

首页    研究与思考    专家视角    文字与文明
2022-01-02 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