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案例⑬|海宁经济开发区:泛半导体产业链
1
产业链名称
泛半导体产业链
2
产业链“链长”
海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曹国良
3
产业链现状
海宁经济开发区已形成以先进半导体装备为主体,高端材料、精密元器件等相关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区内半导体装备特色突出,涵盖了基础材料设备、元器件生产设备以及集成电路芯片设备等先进半导体装备,集聚了以芯晖装备技术、天通吉成半导体装备等为代表的先进半导体装备企业。2019年,开发区泛半导体产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38.11亿元,产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69.86亿元,泛半导体产业共有各类企业611家,其中规上企业98家。累计在泛半导体领域拥有国家级、省级科研机构25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
3
产业链发展目标
(一)近期目标(2022年)
到2022年,以先进半导体装备为核心的泛半导体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500亿元,产业链税收收入2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8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15%以上,泛半导体产业成为全市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
(二)中期目标(2025年)
到2025年,平台产业集聚效应凸显、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特色优势地位突出。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平台实现工业总产值650亿元,累计招引标志性项目30个以上。
(三)远期(2030年)
预计到2030年,平台泛半导体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以半导体专用装备为特色的泛半导体产业集群,培育形成一批国际一流的本土龙头企业。
4
强链、补链、延链举措
(一)通过“平台、企业、项目”建设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全力打造先进泛半导体产业承载平台,依托泛半导体产业园、智慧港产业园、上海漕河泾海宁分区等产业平台进一步集聚资源,推进泛半导体产业园发展形成以先进半导体装备为核心,基础材料、核心元器件、终端应用等环节为一体的产业链体系,加快优化产、学、研、用为一体的泛半导体特色产业生态。
(二)围绕“新技术、新成果、新应用、新生态”提升发展水平。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支持重点企业在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海宁市科技创业中心建立科技研发机构,鼓励引导企业设立研发(技术)中心和企业研究院,联合浙大等高校院所建立半导体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中心、测试中心、服务中心。
(三)紧抓国家半导体产业进口替代风口以及长三角一体化机遇,助推产业快速发展。围绕半导体产业国产化替代机遇,积极参与国家层面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天通、海芯微、国科光芯等优势企业参与国家半导体自主产业链重塑机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切入主流企业供应链体系。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机遇优化产业布局和企业合作,实现协同发展,引进一批优质项目落户海宁。
5
链长制工作机制
(一)产业链发展规划。《海宁市泛半导体产业发展规划》(2018年出台)。
(二)产业链发展支持政策。《海宁市支持泛半导体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2018年出台)。
(三)产业链发展空间平台。“三区一城”高质量产业集聚平台(三区:泛半导体产业园、杭州湾电子信息产业园、半导体基础材料产业园。一城:鹃湖国际科技城)。
(四)产业链龙头企业培育:天通、芯盟、京东方、沈阳拓荆、中国中车。
(五)产业链共性技术支持平台:中科院半导体所海宁先进半导体与智能技术研究院。
(六)产业链专业招商队伍:一支由市委常委、开发区主任领衔,两位分管领导主抓,并带领泛半导体产业招商局具体负责的专业招商队伍。
(七)产业链发展指导专员:聘任王东升等8名同志为海宁市泛半导体产业发展专家顾问团。
(八)产业链发展分工责任机制:《海宁市关于加快泛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8-2022)》中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及双招双引任务。
(九)产业链年度工作计划:泛半导体产业2020年工作计划。
浙江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
试点示范单位
浙江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
试点单位
信息整合于海宁经济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申报方案
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
编辑:胡宇沁
校对:王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