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经济开发区

一、历史沿革

浙江诸暨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994年升级为省级开发区,2003年挂牌城西工业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将大唐袜业园区和三都家纺园区整合纳入,2010年将江龙工业园区整合纳入。2021年,开发区与诸暨现代环保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机构进行整合,形成“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行管理体制。

 

 

二、开发区域

2022年4月,根据省委省政府整合提升开发区(园区)、打造高能级战略平台的部署要求,开发区区域规划优化调整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片区,共计59.2平方公里,涉及暨阳街道、陶朱街道、大唐街道、店口镇、姚江镇五个镇街部分区域,目前已构建形成“一带两区三心”的空间布局,即中部新兴产业培育带,北部和南部两个传统产业提升区,商务交流中心、科创高教中心、仓储物流中心三大城市功能中心,基本实现功能整合、项目聚合、产城融合。

 

 

三、机构设置

2021年5月,中共诸暨市委、市人民政府下发《中共浙江省诸暨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浙江省诸暨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确定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设下列7个内设机构,即办公室、人力资源处(党建室、内部审计处)、计划财务处、经济发展处(挂安全监管处牌子)、招商处、建设处、人才科技处,并设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智造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数字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投资环境促进中心等6个事业单位,承担相关具体工作。

 

四、发展概况

诸暨经济开发区北承杭州,南接义乌,位于长三角南翼、杭州都市圈核心区,周边已形成公、铁、水、空一体化交通网络,高铁19分钟到杭州、90分钟到上海,距萧山国际机场约50分钟车程。近年来,深入实施“杭绍同城”计划,投入200多亿元建设交通、医疗、教育、商业、科技、文化、运动、服务“八大城市客厅”。目前,已形成一个以制造业集聚为主体、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具有高度活力的现代化新区,获评省美丽园区示范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示范区、新型城镇化(产城融合)示范区、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是诸暨融杭接沪、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暨经济开发区是省级十强开发区,拥有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等多块牌子,培育了省内首个智能视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现拥有规上工业企业8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400多家,上市公司13家,拥有绍兴地区唯一的世界500强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3家、省“雄鹰企业”2家、省“隐形冠军”企业6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33家。2024年,诸暨经济开发区蝉联省、绍兴及诸暨三级年度综合考核先进。

 

 

五、重点产业链

传统制造业基础扎实,业已形成精密制造(汽车零部件)、时尚袜艺、金属材料(铜加工)、环保新能源、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集群,形成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和铜材精密制造产业基地,袜子和五金管业产量均占全国70%。新兴产业发展强劲,短短几年培育壮大了智能视觉、航空航天、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产业,智能视觉产业链是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优秀示范,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建设名单。其中,智能视觉产业通过短短两年培育,形成良好的规模集聚效应且呈爆发式增长,集聚科大讯飞等企业150余家,落户重点项目50多个,计划总投资超700亿元,2024年,实现总产值204.3亿元,同比增长28.3%。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加速形成,近三年落户弘飞空天、天成益邦、天链测控等重点项目10余个,引育企业60余家,其中赛思倍斯于2023年成功发射自主研发的全国首颗超低轨道试验卫星“乾坤一号”,众星志连于2024年成功发射全国首颗实现微纳卫星空中组网的智能遥感卫星“浣江1号”,星目探宇公司参与研发的蛋白质结晶罐首次搭乘“天舟八号”货运飞船进入空间站。

 

作为诸暨经济发展主战场、融杭接沪桥头堡、改革创新试验地,开发区(高新区)的目标定位是打造“杭绍都市区金南翼、新质生产力先发地”,全力建设“智造之区·品质之城”,培育壮大智能视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努力争创成为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当前,开发区(高新区)的产业发展导向是构建特色鲜明的“1+2+1”产业体系:聚力打造“1”个未来产业链(智能视觉全产业链)、培育发展“2”个新兴产业(新材料和生命健康)、协同发展“1”系列配套现代服务业(科技金融、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

 

 

 

首页    开发区简介    绍兴市    诸暨经济开发区
2025-05-16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