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经济开发区
2006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浙江三门工业园区为省级开发区,同年9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核定面积0.57平方公里。为加快国家、省、市等重大发展规划实施,加快三门海洋经济发展,2012年4月三门县第十二届党代会提出组建设立三门经济开发区。2015年,三门县在浙江三门工业园区的基础上,整合县城西区、滨海新城首期区块,提出了整合设立浙江三门经济开发区的工作方案,并经省政府复函同意,核定面积为10平方公里。2019年,三门县人民政府关于要求转报浙江三门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方案的请示,该工作方案重点在空间、机构、职能职责、运行机制上进行整合提升,并于2020年经省政府批准同意;核准面积67.58平方公里,托管面积57.58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为33.05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橡胶、机电、汽摩配、高端制造、数字经济、临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2022年5月根据省商务厅开展经济开发区深化整合提升工作要求,浙江三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上报浙江三门经济开发区深化整合提升工作方案至市商务局;2023年10月,经省商务厅现场核准,总面积为82.82平方公里,涉及5个乡镇(街道)园区。

二、开发区域
浙江三门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82.82平方公里,其中滨海科技城38.82平方公里、临港产业城17.6平方公里、沿海工业城26.4平方公里。
三、机构设置
中共浙江三门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浙江三门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三门县委、县政府派出机构,实行合署办公,正科级建制。
在人员编制方面,下设行政编制10名,正式在编10名;三门县开发区投资服务促进中心、三门县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核定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2名,正式在编22名;核定编制外临时用工27名,在岗16名。
在内设机构方面,按照理顺关系,完善功能,明确职责,精干效能的原则,并结合工作需要,内设办公室(挂资金管理办公室牌子)、产业发展与监管科(挂应急与生态环境管理科牌子)、投资促进科、建设管理科、综合科等5个科室。派驻机构为自然资源所、行政执法中队。
四、发展概况
2024年,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431.29亿元,同比增长7.3%,税收收入29.33亿元,同比增长10.04%,固定资产投资额136.99亿元,同比增长1.97%,实际使用外资2820.59万美元,同比增长52.79%,进出口总额71.13亿元,同比增长16.7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2.82%,主导产业集聚度66.01%。
五、重点产业链
浙江三门经济开发区全力打造“4+3+X”现代产业体系,即四大支柱产业:整车及零部件(汽摩配)、现代橡塑、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三大特色产业:医药化工、服装时尚(冲锋衣)、新型建材。若干新型产业:新能源、新材料。
1、装备制造。规上企业76家。2024年,产值达119.92亿元,同比增长12.58%,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27.8%。
2、现代橡塑。规上企业41家。2024年,产值达86.62亿元,同比增长0.12%,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20.08%。
3、清洁能源。规上企业5家。2024年,产值达76.89亿元,同比增长0.65%,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17.83%。
4、整车及零部件(汽摩配)。规上企业37家。2024年,产值达65.5亿元,同比增长13.54%,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15.19%。
三门经济开发区招商联系人:王明凝 1351576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