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经济开发区
浙江新昌经济开发区(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21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由原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新昌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而成。
二、开发区域
园区总面积198.68平方公里,主要分为五大功能区:第一功能区为南岩和梅澄区块,定位高端智造,主导产业为高端装备制造;第二功能区为城北台地区块,定位科创服务,主要集聚发展信息技术、科创服务型企业;第三功能区为大明市区块,定位为开放合作区块(甬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主导科技创新型产业、生物医药及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承接;第四功能区为城东(沃洲、拔茅、新民城市控规外区域)区块,定位生态型、复合型、智慧型特色活力城区,依托技师学院大市聚校区,推动产城融合、产教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第五功能区为儒岙区块,定位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和胶囊特色园区。
三、机构设置
新昌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县委、县政府派出机构,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新昌高新园区统一履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管理职能。截止2025年5月新昌高新园区管委会设置内设机构6个:分别为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资源规划局、工程建设局、综合管理局、科技人才局。
下属事业单位3个,公共服务中心、数字化服务中心、招商服务中心。
四、发展概况
新昌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特色鲜明、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大幅提升,综合评价排名跃居全省高新区前列。2024年,园区范围内拥有规上工业企业373家(其中A股上市企业15家),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66.85亿元,同比增长9.7%,全年完成制造业投资54.55亿,同比增速4.5%,完成工业投资62.99亿,同比增速7.28%;工业R&D经费支出增速为11.33%,支出强度4.99%。新增市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91.81%。
五、重点产业链
园区聚焦高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和汽车零部件(大交通)三大主导产业,深度谋篇布局通用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未来健康三大未来产业,推动两化融合,系统谋划、精准招引新兴产业,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园区维生素A、维生素E、四通换向阀等16个产品全球占有率第一,智能转杯纺纱机、叉车变速箱传动系统等25个产品国内行业第一。建有国家中小型轴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创园、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数字产业园、轴承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94家,国家级产业基地4个、院士工作站12家、博士后工作站18家,设立海外研发中心11个和异地研发机构32个。